可是到底要考虑哪些因素,不同因素考虑的度是多少,导致电价可能出现不同的调整方案。
主要是自德国和韩国进口月均价齐创历史新低,其中德国月均价下滑至14.03美元/千克,环比大幅下跌18.52%,同比下降1.89%,从韩国进口月均价下滑至13.64美元/千克,环比上涨12.44%,同比下跌4.62%。来至德国的进口量环比上涨16.45%约383吨,来至韩国的进口量上涨47.92%约3254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量上涨153.63%约444吨,来至日本的进口量环比上涨107.78%约97吨。
来至德国进口的多晶硅主流成交价格在15-20美金,海关成交价格平均价为17.22美元/公斤,环比九月份下降7.6%。十月份由德国进口多晶硅占比为26.82%,由韩国进口多晶硅占比58.89%。来至德国进口的多晶硅主流成交价格在12-18.26美金,海关成交价格平均价为14.03美元/公斤,环比十月份下降18.5%。十一月份多晶硅进口量暴涨主要还是受双反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销量带动价格回涨。扬州荣德采购价格11.48和12.1美金/公斤共计263吨。
有行业人士质疑,在光伏行业需求下降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下,鄂尔多斯重启停产项目将对多晶硅市场造成动荡,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本月隆基、天合、晶科等企业多晶硅进口均转至韩国,价格由13-14.64美金/公斤不等。据了解,我国中东部地区每亩国土面积光伏发电每年可输出5万-10万度电,西部地区可达10万-15万度电,相当于10吨-30吨石油的等效能量。
中国电力供应并非过剩光伏发电仍需加强当前,有观点认为我国电力已经过剩,没有必要加速光伏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单位发电装机成本持续降低,目前每千瓦的建设成本在5-7千元,三五年内可望降到3-5千元。当地百姓一定比例分享发电收入,可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部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到中西部光伏发电项目,并确定受益扶贫对象,可一劳永逸确保他们20年以上不再返贫。在此背景下采取的减排、压产、限行等等各种措施都只能减缓、减轻排放,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雾霾。
如果我们以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来测算,东部地区只有34毛、西部地区只有2-3毛;如果同时给予税收优惠,东部地区度电成本约3毛左右,西部地区只有大约2毛。因此,破解雾霾难题的根本,还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据了解,我国中东部地区每亩国土面积光伏发电每年可输出5万-10万度电,西部地区可达10万-15万度电,相当于10吨-30吨石油的等效能量。刘汉元表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风能、光伏发电等清洁产业体系,设备制造、系统应用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已经具备了吹响能源革命号角的各种主要条件。中国电力供应并非过剩光伏发电仍需加强当前,有观点认为我国电力已经过剩,没有必要加速光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效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粗略测算,如果三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费增长的再生清洁化供应,二三十年时间内实现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将会形成近百万亿的新兴产业规模。今年入冬后的雾霾天气,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波及范围广,多地机场停飞,大面积航班取消或延误,中小学停止了一切户外活动。刘汉元说,雾霾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国民的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入冬以来全国各地出现大面积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刘汉元说,在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可再生清洁化的过程中,还将催生对储能应用、智慧电网的需求。此外,2016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了2.85亿,尾气的排放也进一步加重了空气质量的恶化。
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合理建设光伏电站后,水土保持能力会得到提升,土表植物覆盖会更好。从产业总体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已从十多年前的两头在外,发展成为目前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从90%以上产品出口欧盟,到国内安装应用占到接近一半。
刘汉元说,技术的进步、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提升,三五年内上述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将很快推动光伏发电平价时期的到来,结束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实现市场条件下可再生能源支撑我国清洁发展的历史转变。如果我们以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来测算,东部地区只有34毛、西部地区只有2-3毛;如果同时给予税收优惠,东部地区度电成本约3毛左右,西部地区只有大约2毛。从能源投入产出来看,制造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的能源消耗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而系统设计寿命25年,可以实现零排放、接近零消耗持续发电。在此背景下采取的减排、压产、限行等等各种措施都只能减缓、减轻排放,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雾霾。光伏产业将加快发电平价时代到来如何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光伏发电无疑是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破解雾霾难题的根本,还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刘汉元分析了当前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光伏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对破解雾霾之困产生的效力。就此热点话题,记者专访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破解雾霾的根本办法是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每到冬季,雾霾都会成为全民热点话题,围绕雾霾问题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刘汉元介绍,目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近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成为了废气和粉尘的主要来源之一。
若将中西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打造成为我国的清洁能源基地,一方面可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源源不断输出清洁电力,支持中东部经济清洁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刘汉元说,因此,于国发展,于民族健康,于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的中国梦实现,都必须进一步强化认识、政策措施到位、下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单位发电装机成本持续降低,目前每千瓦的建设成本在5-7千元,三五年内可望降到3-5千元。另外,从发电成本来看,现有条件下建成的电站,东部地区每度电成本大约4-5毛、西部地区3-4毛。刘汉元说,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第一大国。在刘汉元看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具备一定条件发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电站,而中西部地区更可建设成为全球最具优势的光伏发电地区。
刘汉元说,当前电力消费仅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长远来看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可再生清洁化是我们减少雾霾困扰、实现巴黎协议减排的必然选择。从制造过程来看,我国光伏产业已建立起从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设备、主要产品、系统集成的完整体系,规模全球第一、成本全球领先。
当地百姓一定比例分享发电收入,可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部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到中西部光伏发电项目,并确定受益扶贫对象,可一劳永逸确保他们20年以上不再返贫。2015年,中国的人均电力消耗只有美国的26%、德国的40%、日本的50%,电力供应并未绝对过剩。
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目前有不同观点,但刘汉元认为,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废气是雾霾主要原因。对此,刘汉元认为,解决雾霾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加快推动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的雾霾之困。
对此,刘汉元认为,尽管我国发电总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但人均电力消耗仍然较低光伏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完全由民营企业托起来的行业,这在中国产业发展历史上并不多见:它因关系国家能源结构转型而责任重大、它因代表未来电力发展方向同时又能兼顾环境改善而最具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性。总体上看,领跑者计划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如今放眼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以政府行政之手,直接干预已经实现充分市场竞争的产业领域。
不寒而栗的纠偏信号广大光伏企业慌了神,因为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信号,原因有二:首先,从中央到地方,并没有见到任何关于超跑计划的文件出台,更不用说实施细则了。更何况,光伏行业发展进程中不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跑偏:金太阳如是,路条倒卖亦如是。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大量官员因审批环节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利益输送而落马。八字还没有一撇,超跑计划就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管消息出自何处,这都不是一件可以如此轻率对待的事情。
规则还未公布就匆忙确定基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暗箱操作,这是否意味着超跑计划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PK公关能力的竞技场?如此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行为,到底是如何被拿到桌面进行讨论的?其次,技术路线的选择,何为没有量产但未来有前景的先进技术?技术先进与否到底应该由谁说了算?如何评判?难道由政府指定吗?如果由政府来指定,不就是为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大开方便之门吗?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人都知道,技术路线的选择完全应该是市场的事情,政府行政手段干预本就是越俎代庖。如果上述传闻为真,政府势必滑天下之大稽。